60岁后,其实人生还有项重要的修炼:学着当个「宅男」、「宅女」。
「宅」?60+在5月的专题中,不是才鼓励大家尽量往外跑,游学扩展视野吗? 是的。往外游历不可少,然而,自个儿家中的风景也很重要。因为,60岁后,当规划未来退休的日子,可以预期在家的时间,比起过去将大幅增加。 起床入睡、做饭用餐、蹲马桶洗澡、看电视聊天、发呆读书,全都在这;年轻时一切或可将就,然而老后的住宅,随着健康与体力的改变、家庭关係的转变(孩子离巢、丧偶等)或自身心情的转变(更想享受自己的后半生),其实有些地方要调整优化。拥有健康、安全,兼顾愉悦与美观的「想住一辈子的家」,至关重要。 可是,当我们翻阅国内的居家杂志,多半仍着重展示各种装潢华美的空间,较缺乏针对高龄族群需求的居家环境改造。 于是,6月份我们决定制作「打造一辈子想住的家」专题,编辑部的同事查找了欧、美、日等国家讨论较多的高龄居家改造资料,替你整理出老后居家舒适必要的4个原则,缩写正好就这么幽默、有爱又好记——「LOVE」,它们分别代表了: L (Light):采光 O (Optimize):完善 V (Visual):视觉 E (Ease):省力 只要把握「LOVE」原则,你自然更爱窝在家,家人之间说不定也更有爱。 每个原则下,有哪些细部的事项该注意?有哪些建议你可立即采取?有哪些新服务可以参考应用?请看本月专题! PART3!视觉篇:怎么看得顺眼,住的安全? 「家是人安置身体和心的场所。房子设计的好,人才可能维持在放松的状态。」漫舞空间设计师林育如说。 如同交友、购物,我们会重「眼缘」。然而,国人的居家环境,却往往随着时间久了,看得无感麻木,甚至囤积了很多旧物。其实,「家」更应得自己的眼缘,视觉规划要符合未来所用。因为,这才是天天使用的地方。 60岁以后,居家的视觉规划有两大重点:看得顺眼,住的安全。 想兼顾这两点,居家的色彩、材质挑选,有哪些学问?60+采访室内设计师、品牌选物达人和高龄宅规划专家,分别从风格选择、动线规划、安全考量和与长辈同居兼顾不同世代喜好等4面向探讨。 视觉原则1:风格选择,如何创造让人舒服的空间基调? 林育如指出,60岁后重新设计房子,对不少人而言,是一个圆梦的机会。「这的世代的屋主,心态上是处于準备休息,或者即将享受人生的阶段。」 不同于传统高龄宅给人老派的刻板印象,林育如认为,当代60岁后之屋主对于居家风格的喜好愈来愈多元,偏好的居家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:「简约风」与「低调奢华风」。 简约风以较浅的原木色系搭配白色、米色、米黄等柔和的颜色。使用的色系单纯,看起来也乾净、清爽,适合想在家放松的屋主。 简约风的居家,以浅色、原木色系为主色调的家居设计 简约风的居家,以浅色、原木色系为主色调。 另一派屋主的心情,则是準备退休享受人生,愿意将多年来辛苦工作的成果用以回馈自己。他们希望家是个疗癒、可以享乐的场所,较愿意尝试多变的居家风格,「低调奢华风」就是这类的好选择。 高郑钦指出,营造低调奢华风格的重点在于挑选有质感的家具。特别是客厅的沙发、主人椅等佔据视觉焦点的主物件,触感和视觉细节都不能马虎。 他认为,质感取决于家具的材质。挑选的原则也不复杂,就是3个原则:「好的皮革、好的石材、好的木材。」这3样材质是多数家具的基本,只要掌握品质好的原材料,就不容易出错。 低调奢华风格的重点,在于挑选质感好的配件。 低调奢华风格的重点,在于挑选质感好的配件。 视觉原则2:清爽与实用兼具,动线怎么安排? 高龄宅的隔间、动线,该如何规划?有几个重点要注意。 首先,动线要保持清爽。林育如指出,年纪愈大,东西愈多。高龄宅的收纳空间一定要够,但不能形成对主要动线的阻碍。她建议,在设计收纳空间时最好一体成形,把收纳空间嵌进壁面,保留走道宽敞、完整。这样的设计不只可确保轮椅行进时畅行无阻,也能避免事后添购的收纳柜凸出,发生倒塌、碰撞等意外。 将柜体镶嵌在墙上,可保持动线清爽。 将柜体镶嵌在墙上,可保持动线清爽。 年轻的时候注重隐私,加上家中人口多,总希望隔间愈多愈好。但禾光室内装修设计师吴育菁建议,高龄宅的隔间应尽量采开放或半开放式设计,家人之间可以彼此照应。例如厨房、书房,使用强化玻璃作为隔间。即使家人身处不同空间,也能注意到长辈的活动状况。这种「视线无障碍」的隔间设计,也能降低长辈心理上的焦虑与不安全感。 不过,需要特别留意的是,隔间的设计仍得根据家庭成员情况进行调整。60+专栏作者、高龄宅规划专家林黛羚指出,假使家中有轻微失智、出现游走症状的长者,则不宜使用玻璃作为隔间。太过乾净的玻璃,反而容易让长者在游走时「撞壁」,增加意外风险。 若家中长辈有前述爱游走的问题,林黛羚建议,隔间可采用折叠式、好收取的拉门。减少固定隔间,可让原本的单一动线变成循环动线,增加室内游走空间。这么做也可降低长辈跑出家门,或在家游走时遇到障碍跌倒的机率。另外,在他们游走的动线上,也可摆放能吸引长辈注意力、能把玩的物品,增加长辈停留在定点的时间。 视觉原则3:要漂亮也要安全!从视力的改变设想墙面与磁砖 林黛羚指出,设计高龄宅时,视觉上不仅要美观,也要考量到老后生活的安全。人的年纪愈大,视力衰退,会变得愈来愈难判断前后远近。以时下流行的简约风格为例,虽然用色单纯,仍应有一定的对比性。 例如,当柜体和地面都是原木色时,可以分别用深色和浅色的原木制造色差,降低视觉混淆、撞上家具、柱脚的机率。 此外,她也补充,不少人喜欢用漂亮的花磁砖装饰墙面或地面。但这种复杂的花样很容易使长者产生3D错视,「现在很喜欢,以后一定造成困扰。」高龄宅的色彩,仍以乾净、单一为原则,太过鲜艳的颜色也容易使失智者情绪不稳,不建议使用。 花磁砖虽然漂亮,却容易使长者产生3D错视。 花磁砖虽然漂亮,却容易使长者产生3D错视。 在材质部分,林黛羚建议,高龄宅的墙面、地面应避免使用反射性材质,例如许多豪宅、奢华风格的居家设计常用的烤漆玻璃、镜面、大理石、抛光石英砖、茶镜等。阳光照进家中,这些材质会使光线在家中折射,不只上了年纪的长辈看了不舒服,一般人也会觉得刺眼,甚至产生幻视。 华丽的大理石等反射材质,在高龄宅应该避免使用。 华丽的大理石等反射材质,在高龄宅应该避免使用。 特别是家裡若有失智,已经出现游走、幻视症状的长辈,更要避免使用镜面材质。因为游走时看到镜子,更会让失智的长辈心生恐慌,想要从家中逃跑。 视觉原则4:两代同住,怎么兼顾长辈喜好与我们的美学坚持? 人过中年,可能会因安全、照顾等因素接父母同住,或是接收亲戚与长辈坚持想要的老家具。老家具蕴含了家族的情感和记忆,但放在新房裡,有时仍难免看来不太协调。该怎么兼顾长辈的喜好和我们自己的美学坚持? 一种方法,是从室内风格着手。吴育菁指出,长辈代使用的老家具,通常是传统的风格,线条较为复杂。若希望居家风格一致,室内空间可以简约风格为主。线条简洁、使用白色、浅色等原木色系,让空间不致于因老家具而显得过于深沉。若将来想换家具,也可营造不同风格。 简约的居家风格和老家具也很搭。 简约的居家风格和老家具也很搭。 另一种方法,则是区分空间:公共空间以全家人都喜欢的风格为主,私人房间则尊重长辈的喜好。例如,林育如设计过一个案例,客厅是现代风格,但长辈的卧房则设计的较为古典。因为屋主的爸爸有写书法的习惯,设计师也将他的作品重新扫描,制成壁纸用以装饰卧房墙壁,给爸爸一个惊喜。 除了装潢以外,也可以添购新品和旧家具搭配,创造混搭的美感。高郑钦举例,他的老家还留有几张台湾早期常见的大理石木椅,是奶奶传下来的家具。他会选择添购好看的抱枕、挑一张百搭的黑色实木咖啡桌。新旧平衡,老派的家具一样可以很有美感。 「装修的时候,不要只考虑风格和流行,这样太短视了。」林黛羚说,其实早在40、60岁的壮年阶段,就应该参考这些原则设计居家环境。不要等到真的年纪大了、身体机能衰退,想改善不合宜的居家环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。为了自己的老后生活着想,美感和务实一样重要!
|